WFU

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

常被忽視的腎臟隱形殺手 --- 止痛藥腎病變

作者: 陳彥伯(Yahn-Bor Chen, MD)
        鄭凱仁(Kai-Jen Cheng, MD)

合適目標受眾:一般民眾





緣起


    某日小編於洗腎室查房時,遇到一位剛開始接受透析(洗腎)治療的三十多歲年輕女性,這時候心理不禁OS:這應該是因為紅斑性狼瘡或第一型糖尿病造成腎衰竭才洗腎的吧;沒想到經詢問竟然是因長期頭痛而自行長時間自日本購買服用含有非類固醇性止痛消炎藥成分的成藥所造成的腎衰竭。 


腎功能異常宜及早轉診


    在美麗的福爾摩沙,身為腎臟科醫師,長期背負著洗腎王國的罵名黑鍋,殊不知真實的狀況是,患者會接受透析不但非我們所願且往往患者都是腎功能極度差才轉診到我們門診的。常常在診間看到回診的慢性腎病病人,以往腎功能控制良好未惡化,突然一來腎功能就惡化到第四、第五期甚至快要需要透析,其中一個很常見的原因就是止痛藥的錯誤使用。


止痛藥害腎不淺


    傳統止痛藥腎病變的患者通常有長期濫用止痛劑的病史,較常發生於中年,以女性居多。一開始通常沒有症狀,直到逐漸進展成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常有慢性疼痛如退化性關節炎或慢性頭痛等病史。

    其實根據小編的看診經驗,在台灣還有另一個大宗族群有明顯的止痛藥腎病變,那就是痛風的患者。由於許多患者並未接受正確的治療,僅在痛風急性發作時至診所施打或拿口服止痛藥,長期累積下來不僅因為原本高尿酸血症就可能引起的腎病變外,往往再加上使用不適當的止痛藥太過頻繁而造成腎功能的異常。


苦心勸導效果不彰


     根據以往於診間苦口婆心告誡病人勿隨意使用止痛藥的經驗,發現效果不彰;根據小編的觀察主要有兩種原因:

  • 第一就是病友至其他院所看診未告知或不知如何告知醫師自己有慢性腎病史 。

  • 第二就是部分醫師不清楚何種藥物對於腎功能會有危害也不會根據腎功能的變化而幫患者更改相對應的藥物劑量。 

    因此小編於門診不但會製作藥物使用注意小卡片給患者外,也會告知定期於門診追蹤的腎病病友,當有欲自行使用以往未用過的新藥時,請務必拿來診間或來電醫院詢問腎臟科醫師方可服用。


結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止痛藥腎病變的病友長期追蹤會有泌尿上皮癌增加的趨勢,因此若因長期服用止痛藥而致腎功能已有變化,一般是強烈建議要定期追蹤的。若是還沒有出現腎功能變化的病友,因為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的腎損傷是累積性的,故建議立即停用並改為使用其他不傷腎的藥物,平常也要適量飲水,並定期門診追蹤治療。